南三陸町
海嘯沖不毀深厚的文化和人們的熱情
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 2 點 46 分,南三陸町地動山搖。約莫半小時後,海嘯抵達三陸海岸,摧毀了這個小鎮 95% 的建築,帶走了半數以上的人口。然而,這場災難並沒有令人們一蹶不振,反而使居民開始反思人與這塊土地的關聯性。在復興的潮流下,重建心切的居民心中萌生出各種新穎的點子,這些想法與傳統文化及在地資源激盪碰撞,前所未有的觀光名勝與體驗因而誕生。
Yu-an Wang
對於南三陸町來說,「切子」(きりこ)是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切子是一種起源於江戶時代中期的紙雕藝術,當時神社裡的神主們會在莊稼歉收、漁獲欠佳的荒年製作雕有食物、酒水和魚群圖案的紙雕作為供品獻給神明,以祈求豐收。這項傳統文化一直保留到現在,如今我們仍然可以在南三陸町住家和神社裡看到神龕旁裝飾著切子紙雕。
Wesley Keppel-Henry
如果您開始對切子紙雕產生興趣的話,不妨也嘗試自己動手雕雕看。造訪南三陸町志津川地區的上山八幡宮,您將可以體驗製作切子紙雕。上山八幡宮的當代「禰宜」(神職名)工藤真弓女士在經歷了震災過後思考了許多方法來振興當地,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將傳統文化轉化為觀光資源,藉以吸引更多人來到南三陸旅遊消費。她以神社的社務所為場地,開辦工作坊教導遊客們關於切子的種種。工作坊前半段工藤女士會介紹何謂切子、其歷史背景以及現況,後半段遊客則會在她細心的指導下雕刻自己的切子紙雕。最後一小段時間,工藤女士會解答遊客任何問題,並娓娓道來她眼中的上山八幡宮及南三陸町。
Wesley Keppel-Henry
在體驗完切子紙雕後,我們驅車來到南三陸町內陸的入谷地區,沿路風光從蔚藍的海景漸漸變為蓊鬱的森林。入谷地區是宮城縣的養蠶發源地,雖然因產業變動等諸多因素這裡繁盛一時的蠶絲工業已然消逝,這令人驕傲的歷史卻永存此地。觀光園區「光之故鄉」(ひころの里)裡的絲綢館將此處養蠶的歷史完整記述了下來。除了展覽,這裡也販賣著用蠶繭製作而成各式各樣可愛的手工藝品。
Wesley Keppel-Henry
參觀完絲綢館,我們來到光之故鄉裡的另一個設施──松笠屋敷享用午餐。松笠屋敷是幕末鄉士須藤氏的宅邸,於 1993 年時被指定為町有形文化財。一走進松笠屋敷,我們可以看到放有農具的農民住宅,走進旁邊的長廊卻畫風突變,高級和室隨之映入眼簾。像這樣農民階級和武士階級的房間共享同個建築結構的宅邸非常稀有。這幢古色古香的建築現今作為餐廳,其料理是由一個成員全是農家婦女的團體「光之淑女」(ひころレーディス)精心烹調,所使用的食材也全是她們自己栽培種植的,天然健康且美味實惠。
Wesley Keppel-Henry
入谷地區除了蠶絲,杉樹的數量也非常多,因此木工藝也特別有名。午餐後我們來到入谷 Yes 工房參觀,這個工房使用當地的杉木和雷射雕刻技術,承接案件替客戶製作各式各樣的木工藝品。
Wesley Keppel-Henry
除外,這裡也負責生產南三陸町的人氣吉祥物「章魚君」(オクトパス君)。章魚君的日文發音與「擺著就會合格」(置くとパス)一樣,因此廣受考生喜愛。
Yu-an Wang
震災當時,南三陸町的有志之士們在目睹海嘯沖走居民的一切後,以章魚君之名創立了「南三陸復興章魚會」,設計並推銷以章魚君為主題的各種產品,拉昇需求藉以創造工作機會給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們。不僅如此,他們更將章魚君模型搬進神社並設計章魚君的主題繪馬,希冀能夠創造一個新的觀光景點。
Yu-an Wang
現今造訪入谷 Yes 工房旁的入谷八幡神社,您將能看到一隻大大的章魚君就這麼待在本殿旁邊,一旁的繪馬架上寫滿了學生們考試合格的祈願,儼然成為了正經八百的「章魚君神社」。
Yu-an Wang
天色漸暗,在跑了這麼多景點後肚子也餓了。我們決定回志津川地區,到三三商店街覓食。三三商店街開設於 2012 年,原本是震災後臨時設置的商店街,供受災商家經營以維持生計。隨著來到這裡觀光的人潮越來越多,2017 年三三商店街全面更新,成為永久營業的正式商店街。28 間不同店舖使這裡的生活機能更加完整,不只是觀光客,就連當地人也會在平日工作之後來這裡的居酒屋喝兩杯。
Yu-an Wang
來到三陸海岸,怎能錯過海鮮呢?我們迫不及待地走進一家海鮮餐廳,任由肥美的生魚片和如寶石般閃亮的鮭魚卵在口中化開,滋潤疲憊的身軀。
Yu-an Wang
南三陸町因屬溺灣地形,自古以來便常受海嘯侵襲,但溺灣地形同時也造就了美麗豐富的海岸景觀。南三陸町的人們不停地學習如何與海共處,他們敬畏著海洋,卻從不過度懼怕它。如同鳳凰不怕烈焰燒,浴火重生更美麗,南三陸町每次都在海水中蛻變昇華,變得越來越迷人。
Yu-an Wang
Location南三陸町